機床網
之后的風口:歐洲越著迷,美國越焦慮
2022-11-09 09:49:35

1/ 歐洲加持中國

  2022年,能源危機下、俄烏戰火中,歐洲高端制造瘋狂奔向中國,勢不可擋。11月4日,德國總理朔爾茨訪華,德企現場簽單,承諾加碼投資中國,誠意滿滿。據說另一位歐洲朋友馬克龍也擬訪華,從某種意義上講,歐洲對中國越來越依賴,越來越著迷了。

  今年1-9月,德國、韓國、日本、英國實際對華投資分別增長114.3%、90.7%、39.5%和22.3%,全國實際使用外資金額10037.6億元人民幣。這是一個很震撼的數字。

  大國崛起,中國當然歡迎國際資本和國際技術的輸入。10月25日,國家發改委等六部門印發《關于以制造業為重點促進外資擴增量穩存量提質量的若干政策措施》?!洞胧分赋觯褐С滞馍掏顿Y企業將研發設計等環節設在中國,打造產業鏈共同體。鼓勵外資充分發揮資本和技術優勢,深入參與智能制造,建設智能制造示范工廠。

  國際高端生產力進入中國,一定會加速越來越多的中國制造產業鏈國產化,因為我們要求研發、設計、生產環節在中國。有人預計,中國將在2027年全面超過美國,并預計3-5年,中國有可能在量子芯片、光子芯片、碳基芯片上實現硅基芯片替代,到時美國再也無法卡住中國。

  30年前中國經濟規模是美國的1/16,2020年這個比例降至1.3倍,歷史正在經歷世界強國100年轉折性替代,中國將成為世界第一大經濟實體。拜登最近公開演講,惡狠狠地說:“我們美國正處于21世紀競爭白熱化階段,美國必須是世界第一,我們承擔不了落后的后果”。

  對中國,歐洲越著迷,美國越焦慮。當下中國,的確讓美國已陷入在一種前所未有的糾結和焦慮之中。令美國焦慮的不僅是中國經濟和半導體的追趕,還有中國的國家電網、新能源、電動汽車、人工智能、區塊鏈、元宇宙等新興產業的蓬勃發展。

2/之后的風口

  新能源和新基建算是我國當下最大的風口了,之后的風口在哪里?我的數字工業方興未艾,新能源之后,風口一定會出現在這兩個領域,數字農業和數字服務業,這兩個領域將會需要大量的智能裝備,需要更多的數字技術加持,從而帶動制造業再造和數字經濟新繁榮,這是中國兩個潛在的風口,也是最大的風口。

  中國除了擁有全球最大消費市場、最完整產業供應鏈之外,中國還擁有全球最強大電能資源。除半導體之外,電能領域也是一場科學盛宴。好像很多人不知道,中國電力很硬核,國家電網是中國最大的科技公司,近5年,國家電網的技術專利高達2.3萬項排名第一,華為1.7萬屈居第二。據說為了學習中國電力技術,很多美國人都在悄悄地學習中文。

  新能源要轉化成電能之后再進行應用,電是這個世界的上游,處在所有產業鏈的最上游,更是一個硬科技底座,而這個底座在中國,盡快西方發明了電,他們的電力技術還停留在愛迪生時代,中國我們獨有的電能硬科技貢獻全球。在算力、電力是兩大底座的支撐下,中國數字化+,將一統天下,中國正在進入與數字工業、數字農業、數字服務業新三元經濟時代。

  未來15年,中美之間的差距將不再是科技差距,而是文化差距和對世界貢獻的差距。未來領導這個世界的,不一定再是科技和武器,有可能是貢獻和文化。歐洲企業奔赴中國的底層邏輯,一方面因為中國有物美價廉的電力,另一方面中國有厚德載物的傳統文化,厚德中國,得道多助。

3/全球最靚的產業

  毫不夸張地說,中國電能是全球最靚的產業。

  見過我國漫山遍野和矗立在海平面上的大風車嗎?見過到我國西部沙漠上藍色海洋一樣的光伏電場嗎?見過我國大涼山白鶴灘巨無霸水電站嗎?這些美麗的場景,都是新能源在生產電。

  截至2021年底,國家電網經營區新能源裝機規模達到5.4億千瓦,新能源利用率達到97.4%,成為全球新能源并網裝機規模最大的電網。目前,我國新能源發電量占全社會用電量的三分之一左右,預計到2025年,我國新能源年發電量增量,將超過全社會用電量增量的半壁江山。到2030年,我國風電、水電、光伏、核電新能源發電裝機規模將超過煤電,成為主要電力供應主體。

  水電:中國是水電大國,我們消費每10度電中,就有約2度來自川流不息的江河。目前我國已有超過4萬座水電站,由三峽集團在長江干流建設運營的葛洲壩、三峽、向家壩、溪洛渡、白鶴灘、烏東德6座巨型梯級水電站,是世界上最大清潔能源走廊,每年所生產的清潔電能可以滿足3.6億中國人一年的用電需求。2021年,水電發電量1.3萬億千瓦時,自2014年以來,裝機量和發電量一直穩居世界第一。

  白鶴灘水電站是世界單機容量第一的巨型水電站,擁有16臺單機容量為100萬千瓦的發電機組,單臺機組有50多米高、8000多噸重,這么大的機組振動、擺度值只有頭發絲大小,從設計到制造安裝,實現了全過程國產化。7月1日,白鶴灘至江蘇±800千伏特高壓直流輸電工程正式投產,這一工程從四川省的白鶴灘水電站起步,一路跨越5個省市,通過這條大動脈,白鶴灘水電站的電,運達江蘇常熟,只要7毫秒。意味著中國在水電裝備研制、產電技術、輸電技術上已走到了一個“無人區”。也許很多人不知道,我國的水電公司在全世界承接水電工程項目,建設的水電站像華為的5G基站一樣,遍布全球100多個國家和地區,占據了海外70%以上的水電建設市場份額。

  風電:世界三大風電強國,分別是中國、美國、德國,中國連續12年穩居全球最大風電市場的位置,占比高達50.91%。2021年,中國風電并網裝機容量突破3億千瓦大關,風電利用率達96.9%。風電裝機量占全國電源總裝機量的13.9%,僅次于水電。

  中國是全球最大的風電裝備制造業基地,而在風能發電設備領域,我國一直處于世界領先水平,全球60%的風電設備來自中國。尤其是最近幾年,我們的風力發電設備出口量已經突破了4萬臺,出口金額更是高達90億元。另外,我國海上風電也相當給力,截至2021年底,我國海上風電累計裝機規模達到2638萬千瓦,超越英國躍居世界第一。

  光伏:中國光伏到底有多強?強到什么概念?美國把中國光伏《紐約時報》一篇評論將中國光伏產業視為一種重大威脅。這種威脅論從何而來?

1667958723581389.jpg

  原因一:中國的光伏電價已低于煤電價,在光照好的地區光伏電價竟低至0.15元。這個電價只有中國做的到,這是令全球都羨慕不已的。比亞迪創始人王傳福說,自然沒給我們太多的石油、天然氣,給了我們沙漠,我們拿出1%的沙漠去做光伏發電,就足夠我們用了,可以把所有的煤電都關掉。

  原因二:當下中國控制著全球光伏產業供應鏈,中國光伏太陽能電池板全部生產制造環節,從硅料、硅錠、晶圓到電池、組件,占據全球80%的產能,其中最最高的是硅錠(96.8%)。2021年逆變器全球出貨比例已增至73%左右,以我國陽光電源為首的前三大供應商,就控制了全球光伏逆變器市場約51%的市場份額。

  原因三:光伏發電系統最核心裝備——光伏逆變器,被稱為光伏電站的“大腦和心臟”,承擔著連接光伏陣列和電網的重要職責。我國是光伏逆變器第一大技術來源國,中國光伏逆變器專利申請量占全球70%,其次是美國占全球10%。盡管光伏發電起源于美國,但是我國在光伏產業研發技術上,快速迭代升級,早把美國那些舊的的專利技術甩出去好幾十條街。可以說,在光伏技術上,中國完全可以去卡別人的脖子。

  在發展新能源上,我們選對了,也做對了。我國貧油少氣,又是人口大國和制造大國,必須把能源這個飯碗端在自己手里,所以該發展的能源中國一個沒放過,包括風電、光伏、水電、核電、綠氫、生物質發電,多元化、全系列發展。

  核電:2021年9月,中科院宣布我國第四代核電技術的重大成果,立刻引起全球科學家的熱情。英國最頂尖材料科學家西蒙,立馬向中國祝賀,并表示希望立刻飛往中國參與全球首座第四代核電站建設。

  中國第四代核電技術上之所以震驚世界,是因為我們的科學家發現了釷元素,這一個在安全性上突破性的重大發現。過去核電燃料主要是鈾和钚,成本高、原材料稀少,鈾100年之后就用完了。

  從1954年到前蘇聯建成奧布靈斯克核電站以來,全球核電應用歷程也走過了68個春秋。說到核電,人們會自然想起美國三里島核事故和日本福島核泄露事件。

  但是釷基熔鹽反應堆的燃料是釷,而釷的全球儲量非常的豐富,我國釷的儲量更是排名世界第二,夠咱們用上2萬年了。其次,釷基反應堆更加的安全,釷基反應堆使用的冷卻劑并不是水,而是高溫熔巖,一旦反應堆溫度超過預定值,熔巖就會流入,終止核反應。像日本福島這樣核泄漏事故,釷基反應堆直接可以say goodbye了。

  全球首個商業化的釷基熔鹽反應堆,也就是第四代核電站正在在甘肅武威進行測試,一旦試驗成功,我國將成為全球唯一掌握第四代核能技術的國家,必將成為未來新能源電能領域的主導。

  早在上個世紀,美、英、法、日等國家就開始紛紛研究第四代核電技術,但是都以失敗告終,就在所有人都覺得第四代核電技術是癡人說夢的時候,中國站出來了。

  另外,我國第三代核電機組技術水平,也是領先世界的。國和一號和華龍一號早以實現并網發電。華龍一號已走出國門,巴基斯坦卡拉奇核電站使用的就是華龍一號核反應堆技術。在2035年之前,我國計劃新建約100座核反應堆,將核電發電量占比提升到總體發電量的10%。

  特高壓:中國特高壓輸電,才是貢獻全球的的硬科技,可以做到5000公里輸電損耗1.6%。準東—皖南±1100千伏特高壓直流輸電工程,是世界電壓等級最高、輸電容量最大、輸電距離最遠的特高壓工程。工程每年可減少華東地區燃煤消耗約3800萬噸,成為連接西部邊疆與華東地區的“電力絲綢之路”。

  我國已經成功建設投用了30個特高壓工程,包括16條直流特高壓和14條交流特高壓??缡≥旊娔芰Τ^了1.4億千瓦,累計送電量超過了2.5萬億千瓦,另外還有5條特高壓工程在建設當中。

  目前我國的特高壓項目主要在葡萄牙,澳大利亞,希臘,意大利等7個國家和地區。目前的總收益已經超過了560億美元。世界上輸電距離最長的直流線路是,新疆昌吉阜康準東---皖南±1100千伏高壓直流輸電線路。

  這條特高壓線路全長3324公里,跨越了新疆,甘肅,寧夏,陜西,河南,安徽六省。建成世界上規模最大特高壓電網,全球規模最大的多元清潔電力系統。我國特高壓的目標要建成全球一張網,全球用上廉價的電,將電能技術貢獻全球,彰顯大國戰略和大國情懷。

  中國之所以敢于向世界承諾“雙碳”目標,因為中國新能源做的好,有底氣。另外我們的新能源汽車也做起來了,這可是個減碳的大戶。2030年碳達峰、2060年碳中和,實現雙碳不僅是大國戰略,也關乎到中國的國際形象。提高國際形象和國家地位,應該是對這個世界的貢獻和付出。

4/新三元經濟

  巨頭和大公司產生,往往伴隨一場行業技術革命。PC互聯網出現了百度、騰訊、阿里、京東;移動互聯網出現了微信、抖音、拼多多、小米;新能源革命出現了比亞迪、寧德時代。物聯網浪潮下華為云、阿里云、騰訊云三大云巨頭崛起。也出了工業富聯BEACON、美的美數、徐工信息漢云、海爾卡奧斯等大大小小的物聯網公司。

  第四工業革命是一場科學大融合的智能革命,萬物互聯、萬物感知的背景下,我國數字工業方興未艾,當下智能感知、智能分析、智能控制等數字技術正逐漸向農業和服務業滲透。未來10年,我國數字工業、數字農業、數字服務業將共同發力,攜手進入中國新三元經濟時代。未來10年,我國將有物聯網巨頭、智能農業巨頭、智能養老服務巨頭出現。

  農業相對其他行業,還是一片未開墾的綠洲。中國大型農場、無人農田、無人畜牧場將會不斷涌現,一定會形成一個數字農業新風口。也就是說,未來10年,數字農業將接納制造業和物聯網,比如農業機器人、無人植保機、無人駕駛收割機、耕種機、采摘機、植物傳感器等產品。屆時農業物聯網巨頭和農業裝備巨頭會出現,我國傳統的工程機械巨頭中聯重科、山東重工、三一重工已紛紛轉向了智能農業。

1667958774858281.jpg

  未來10年,養老服務是剛需。我國50后、60后、70后接近6億人口,目前已成為老人或正在變老,尤其是60后70后基本上都是獨生子女,有的子女在國外定居,獨居老人很多,尤其發生緊急情況時,身邊無人救護,死于心梗、腦溢血的老人比比皆是。所以養老服務急需陪護機器人、醫護機器人、人體穿戴設備等數字產品,依靠數字手段解決老人醫護、養護服務,絕對是一個大趨勢。未來會發出一種人體智能運維平臺,像監控服務器一樣來監控老年人的身體,根據老年人的心跳、脈搏、體溫、血管來進行智能運維,把愿意接受身體智能運維的老人,統一納入醫護運維管理體系。

  第四次革命是一場科學大融合的革命,人工智能技術、醫療技術、材料技術、物聯網技術完全可以深度融合,探討人體智能運維這方面的合作研發。預計未來15年,中國將全國進入數字工業、數字農業、數字服務業新三元經濟時代,屆時中國經濟規模將在世界上遙遙領先。

5/美國是個文化窮國

  美國霸權,源于100多年美國科學技術對人類的貢獻,可是美國一直在吃通訊技術的老本,反復拿芯片制裁中國,損人損己,在能源危機方面又惹惱的歐盟。美國政府四面樹敵,連自己的老盟友都不放過,除了唯利是圖,就是蠻不講理,美國真的需要靜下來,好好悟一下道理。相反,中國正在成為全球最靚的仔,國際形象愈來愈佳。

  未來誰對這個世界的貢獻大,誰將領導這個世界。美國正在偏離世界的中心,世界正在奔向中國。2022年,在地緣政治和戰爭風險中,能源危機把歐洲老百姓逼成了難民,高昂的電價和天然氣,讓歐洲工業陷入困境,不得不限產、停產、外遷。而中國的新能源和新能源汽車,卻一騎絕塵,獨領風騷,還真有點重塑世界的樣子!

  2022年,美國對我國發起過3次斷供事件中,仿佛一次都沒卡住我們,均手段失靈。

  第一次,今年3月份,美國設計軟件Figma封禁大疆。消息一出,中國軟件團隊迅速作出反應,藍湖、即時設計、騰訊、萬興等軟件公司紛紛出手,表示完全可以幫助大疆無縫隙替代Figma。

  第二次,今年8月份,美國宣布對中國斷供“芯片之母”EDA軟件,歐媒很快爆出ARM的壟斷正在結束,中國企業隨意使用RISC-V架構來設計芯片。因為在RISC-V高級會員中,來自中國的企業占到了80%以上,華為,阿里巴巴等這些公司都是RISC-V的高級會員。

  第三次,今年9月份,美國宣布對中國區客戶斷供高端GPU,但事情很快就反轉了,立馬宣布暫停斷供。專家分析高端GPU斷供對中國頂級超算沒有影響,反而利好國產GPU。

  2017年以來,美國通過加官稅、斷供、列實體名單,向我國發起了一輪接一輪腥風血雨般的制裁。迄今為止已整整四年,今天美國終于發現,無論他們動用什么招數和手段制裁中國,都根本無法動搖中國無比韌性的產業供應鏈,他們發現中國人花40年建立起了的產業鏈是那么牢不可破,中國龐大的經濟根系根本無法撼動。

  當下美國史無前例的通脹之中,美聯儲接連暴力加息。今年10月份,美國財政部公布了一個天文數字,美國聯邦政府的債務規模已突破31萬億美元,折合成人民幣是220萬億元。31萬億美元債務,不僅比去年美國全年GDP高,就算把中國、日本、德國、英國的經濟體量加起來,也還不上美國的債。

  通脹、債務、制造業空心化嚴重,美國的日子并不好過!臺積電張忠謀說只要他活著就不會去美國投資建廠。因為美國制造產業鏈很糟糕,殘缺不全,沒個十年、八年的時間,一個完整的產業鏈是根本建不起來的,制造成本絕對高。

  事實上,制造界了解到,像高通、英偉達、英特爾等這些著名美國公司,都是極其依賴、極其熱愛并極其討好中國市場的。比爾蓋茨早就說過,不給中國供應芯片,就是逼中國自主去造芯片,這對西方國家是不利的。

  主導全球化產業分工的是美國,阻斷全球產業分工的也是美國。美國除了科技和霸權,基本上是一個文化窮國,是一個沒有靈魂滋養的國家。因為美國歷史短暫,沒出過老子、亞里士多德、但丁這樣的神哲人物。

6/歐洲對中國很著迷

  相反,中國和歐洲都有古老的文明。并且在神話、哲思、審美上中國和歐洲極其相似。比如中國有伏羲、女媧;歐洲有宙斯、赫拉,他們都是統領萬物的神,都是兄妹夫妻。在世界名著方面,歐洲有《羅密歐和朱麗葉》;中國有千古絕唱《梁?!?。歐洲有英雄夢想騎士小說《唐吉坷德》,中國有《西游記》。

  古老的歐洲文明這樣描述中國:在遙遠的東方,有一個神奇的大陸中心國,她美麗、富足,沒有塵囂、沒有戰爭,她的人民生活在一片安靜、祥和之中。中國是中世紀歐洲向往的天堂和《理想國》,古代中國在古代歐洲心目中是夢幻般存在的。薄如蟬翼、輕若煙霧的中國絲綢和美輪美奐的中國瓷器都讓歐洲人非常著迷。七、八個世紀過去了,21世紀的2019年之后,世界經歷了疫情、貿易制裁、戰爭動亂與恐怖主義、北溪天然氣爆炸、克里米亞大橋爆炸等諸多事情。今天的中國再次被歐洲視為安靜、祥和的樂土?

  俄烏戰爭到現在,歐洲的能源價格已經在原來基礎上翻了好多倍,俄羅斯的能源制裁使得歐洲無法得到俄天然氣,只能向美國購買,而美國售賣的天然氣價格也是翻了又翻。德國經濟部長發出抱怨。稱美國等友好型國家的天然氣,價格已經高的驚人,除了俄羅斯以外的這些天然氣供應國,正在從俄烏沖突中獲利。

  電在我們國家無處不在,平時都感覺不到電的存在。因為中國24小時不停電,穩定性全球第一。我國居民平均電費0.55元,十幾年不變。相比德國、法國、意大利近3元/度,算是白菜價。今年二季度以來,中國的燃氣均價大概是0.7萬元每噸,德國均價大概是中國的2到3倍。

  2022年9月,全球最大化工巨頭德國巴斯夫斷然結束投資中國的5年猶豫期,把100億歐元的項目落地廣州湛江。不只是巴斯夫,采埃孚、寶馬、空客、戴姆勒等高端制造公司也都加碼投資中國。同時,瑞士的英力士、法國的道爾達、西班牙的達諾巴德等一批企業已經與國內多個城市達成合作。為什么歐洲制造巨頭不顧一些地向中國奔涌而來?因為中國有大的市場、又有很好的生產成本,中國的電物美價廉。

  之前,盡管英國高層、德國高層強調減少對華依賴,他們意識到與中國脫鉤是根本行不通的。最近,德國總理朔爾茨一反常態,公開表示支持全球化,堅決反對與中國脫鉤。因為西方國家高昂的電價和天然氣把老百姓逼成難民,讓工業生產不堪重負,朔爾茨還是最終站在國家利益之上。

  2017年,我在湛江晨鳴采訪,在生產車間遇到幾位德國福伊特工程師,聽晨鳴人講,這些外國人一到中國就不愿意回去。我問其中一個工程師為什么喜歡中國?他回答:“中國好大、好美麗”。我想起馬可波羅游記對中國的美麗描述,想起歐洲人是那么愛不釋手地去讀中國小說,《西游記》,其實歐洲對中國真的很著迷。

最后

  物質給人的身體提供滋養,文化給人的靈魂提供滋養。當中國經濟足夠強的時候,當中國對世界貢獻足夠大的時候,當中國文化足夠影響世界的時候,中國會自然而然地受到世界的崇拜,世界才會自然而地接受中國的領導。比如,當下中國物美價廉的電能就是對歐洲工業的一種貢獻,我們的新能源汽車技術、特高壓技術、高鐵技術、橋梁技術、新能源技術正在普惠全球。


轉載請標注來源158機床網
韩国无码AV在线一区二区三区